目前,中國當前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后期轉型這樣一個階段,而地板行業作為一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也正處于一個發展瓶頸階段,強大的制造,低端的設計,虛弱的品牌,巨大的代價,微薄的利潤正是這種階段的真實寫照,如不能及時轉變發展方式,中國的地板行業也將難以看到發展的未來。
從企業層面來看,地板行業的市場空白已基本填補,生產能力普遍過剩,爆發式發展機會越來越少,地板企業尤其是中小地板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發展甚至是生存考驗。
從“人口紅利”向“技術紅利”轉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ipad,美國售價499美元,富士康代工卻只賺取11美元的利潤。這就是“人口紅利”與“技術紅利”最大區別。
對地板企業來說,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力成本的上升將企業的原有的發展路徑逐步堵死,創新,已經成了地板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話題,但是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創新風險太大,很多企業不敢輕易嘗試,有些企業甚至認為創新是一個陷阱。
動力不足,不想創新;風險太大,不敢創新;能力有限,不會創新;融資太難,不能創新。種種保守的想法在束縛著地板企業的創新沖動,實際上,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快速變化,已經令保守的經營思路漸漸失去市場,地板企業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繼續生存發展下去,就勢必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把創新內化為企業自覺的行為,如何進一步為讓企業從享受“人口紅利”向謀求“技術紅利”轉變,將是地板企業能否成功轉型的最關鍵問題。
做精做透爭當細分市場冠軍
從地板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小地板企業的轉型方向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從低成本戰略向差異化競爭轉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性產業轉型,也可以通過技術升級、改善治理結構等方面實現轉型。
但最適合中小地板企業的轉型路徑,還是日本、歐洲大量中小企業成功走過的路徑,就是專注于某個細分市場,長期堅持,做到精、特、專、新,成為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
“有一位地板企業家也是這樣跟我說的,如果我做十個億的銷售額,利潤率達到20%,那就有兩個億;如果我做100億,但是利潤率只有2%,利潤也還只是兩億,那我沒必要做100億元啊。”一位業內專家認為,地板企業的成本不僅是規模的擴大,更在于內在品質的提升,小企業沒必要一定要成為大企業。
近年來,國家針對中小企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說明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在改變,不過,這個過程將是非常漫長的,對地板企業來說,只有修煉好內功,企業才有可能持續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