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板材行情遠改16年走勢,先由鋼廠頂價、貿易商囤貨、外加過年較早庫存消化放緩。這一系列的醞釀,最終在3月初整體行情出現大幅、快速的回落。僅僅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價格跌幅達到700元/噸,速度之快猶如同2015年走勢。
目前市場分歧點與怪像較多,例如:卷螺現貨差達到300元/噸,相比螺紋,熱軋明顯低了;同時冷熱價差也不合理,按正常情況,熱到冷的加工成本就要在650元/噸,而當前價差如同2016年5月一樣,僅僅在550-600元/噸之間。是什么造成目前怪異的局面,后期是否還有機會可以撥亂反正?而卷板市場在今年走勢會雷同2015年?又或是2016年?讓我們做下簡單分析:
1、當前鋼廠產能與后期增長
2017年熱卷鋼廠產能約在2.4億噸,目前一季度全國熱軋平均產量約在1549萬噸/月,較去年一季度同期的1495萬噸同比每月平均增加54萬噸。而從分品種看,17年1季度流向冷系產品的月平均量為703.6萬噸,較16年同比每月平均增加80萬噸。相反Q系市場流通產品則出現向下走勢,17年1季度月平均量為845萬,叫16年同比減少27萬噸。而從開工率情況看,16年1季度開工率在79.9%,17年1季度開工率在84.34%,這也是證明短期市場供應量偏大,對市場產生較大壓力的主因之一。
今年的供給側改革對于長材產品的影響較大,相應的部分北方工廠感受到較大的壓力,出現減少長材產能而增加熱卷寬板產能。據Mysteel統計,2017年共有10條產線預計投產,總設計產能約為2400萬噸,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這部分產能出現后會對后期卷板市場供應格局帶來一定的影響(大部分產線主要以1500以下寬度為主)。后期或將對冷系產品帶來的沖擊最大。
2、遠超同期的庫存
據Mysteel統計,2016年熱卷社會庫存1季度每月平均在222萬噸,而2017年1季度則在262萬噸(圖3),這每月的40萬噸與產量實際增加的54萬噸相差無幾。這是巧合?還是必然?從整個產業鏈看,其實今年率先下行的是冷軋產品,冷軋的下跌帶動了熱軋。據Mysteel調研情況看,冷系產品的幾個聚集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脹庫現象,同比庫存累加量均超過20-40%,而且從12月份開始至2月份累加量最為明顯。
從以上可以得出一部分結論,庫存的累積沒有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時間消化!12月份的訂單1月到,1月實際可銷售天數不超過15天,而1月份庫存2月份到,2月份實際可銷售時間也僅有15天,2月份庫存3月份到,但3月初價格已經開始出現回落。那么算下,12月、1月、2月,少算2個月庫存需要在3月份統一消化,且3月份鋼廠產能利用率并未減少的情況下,市場壓力的凸顯就極為明顯!這也是價格在偶然與必然之間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在短時間內此情況可改觀的可能性已然較低。
3、16年價格上漲給17年帶來的下跌動力
說到價格下跌,必然先說16年的價格上漲,此輪上漲是由冷軋汽車鋼整體帶動所致,冷系產品的一路向上帶動了各大工廠對于產能的偏向。再看當前,此輪價格回落最快的是冷軋,包括近期產能利用率最先向下的也是冷系產品,冷軋3月底的整體開工率較之前,依然跌破80%大關至75%附近,且有繼續向下的走勢。
相對于熱軋而言,冷軋產品的量價同跌后,逼迫著熱軋價格進行回落與跟進。從各熱卷民營工廠可以看出,目前C料的成交價格不如Q料產品的價格,這部分倒掛50-100元/噸。這并不合理,也超出了產品的價值規律體系,這一現象在2016年的4月也同樣出現過!(圖4)從中不難看出,鋼廠在短期內會對整個產品體系價值在產能不變的情況下進行調整。后期看,價格雖然在短期較難改變趨弱狀態,但在產品結構上或將出現,規格差縮進,材質差縮小的局面,這對于后期市場價格而言是一個利好的信號。
4、卷螺與熱冷差不均衡的怪像
目前市面上流行一個概念,螺紋與熱卷價差在300-400元/噸(圖5),那么鋼廠是否能將卷板鐵水轉換到螺紋上去呢?當然這個概念毫無疑問,部分廠家上面可以,但仔細算算,這部分量會有多少?只有同時滿足2個條件才有可能進行這類轉換:1、首先要有高爐、熱卷、螺紋生產線;2、必須在同一個廠區,距離不可能過遠,否則你還沒運到就成一車優質廢鐵了。據Mysteel測算,滿足這樣2個條件的工廠沒有多少,其產能約在450萬噸/月。當然減量是可以,但實際全部轉化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按照最大的轉化而言,40%約在160-170萬噸之間。
其次,螺紋與熱卷的價差拉倒的主要原因在于哪里?首先按照國家政策講,今年基本定義為基建年,整體的基礎投資建設力度是十分大的。相比制造業與加工業而言,基建是最為收益的一個行業;而熱卷所對應的制造業因受到部分主體用量大戶影響,例如:汽車、門等影響短時間內轉化難度略大。這也導致了大部分投資與市場商家對于1季度的卷與螺之間的價值觀念出現明顯顛覆,但這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步好轉,下半年6-7月這個問題或將有所緩解。
最后,同樣的熱、冷差就是受到產品產量大,短期難以改變結構,從而引發的傳導效應,這一問題也將會在冷軋產量放緩中逐步得到緩解。
5、市場短期的預判與支撐點
就當前市場看,幾個方面對于市場支撐力度有好有差:
出口方面看:2017年國內價格漲幅過快,導致內外貿價格倒掛較為嚴重,最為甚者倒掛了30美金/噸。外商對此一直呈現觀望情緒,因此導致1季度整體出口情況略差。不過整體情況看,其實出口并不是影響價格走勢的主要原因,在短期內也并不能影響過多的生產節奏。據海關數據統計看,2016年至2017年1季度,除各別月份外,熱卷的出口量基本維持在每月110-130萬噸之間。那么對于鋼廠而言,出口則是一種規避風險的手段與調整產品結構的一種方式,因此對于市場而言影響并不大。
資金情況看:從去年12月份開始,托盤、囤貨的商家逐漸增加,托盤利息也從原有的0.8-1分,漲至1.2分起。而從今年與去年的價格而言幾乎翻倍,而庫存較去年同期增加,意味著資金的使用率上升了最起碼有80%。從1-3月份看,庫存繼續上升,而銷售情況的變差讓整個資金環境的壓力加大。據Mysteel調研看,由于價格回落速度過快導致托盤者補保證金的情況時有發生,另也出現了少部分毀單的情況出現。這一現象的出現將直接導致市場變現的壓力增加,而托盤公司也將會為規避風險,也會將毀單資源進行處理,這對于市場而言仍處于壓力面,利空情況依然明顯。
下游需求看:目前鋼價對于下游而言已經可以產生一定的利潤,但整體采購進度確并不理想。分2部分看,由于今年冷軋情況較差,因此對于這部分的熱軋供應出現較大的壓力;但市場真正流通的產品看,其實需求較同期相比并未出現明顯的下降,心態尚可的情況下,整體成交情況依然較好。那么從這部分看,短期結構壓力依然存在,冷軋部分仍會繼續拖累市場流通部分價格,短期反轉難度相對較大。
就短期看,市場受到庫存難降,資金壓力大,下游觀望情緒,鋼廠整體開工率難降等利空因素拖累。外加整體基本面并未出現明顯改觀,宏觀方面政策并未對板卷產生影響。從期現平水的情況下,套保的概念也并不存在,這對于市場方會產生更為強烈的迷茫,因此對于市場操作僅僅跟隨規避風險、回籠資金的步伐運作,照此看短期內價格出現反轉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對后期看,如無外力或將達到幾個目標后會有一定好轉,例如:庫存下降、工廠邊際效益虧損后出現材質與規格差不明顯,亦或者是每日成交需求回歸正常,那么市場才有好轉的可能。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