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兩年的中央環保督察,前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問責10426人,第四批督察的8個省份已全部進駐,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
目前,全國范圍內自然保護區礦權清退工作在穩步進行中。此外對涉污生產礦山的整改,環保督查已經初顯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爭議,其中“一刀切”問題最為突出。
有些地方在環保督察檢查執法過程中出現“一刀切”等問題,使不少非污染企業也被迫關停。整改中存在認識不到位、方法簡單片面、措施不細不實等問題,引發各方關注。
但在8月22日的環保部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別濤明確表明了態度。
反對平時不作為、檢查時濫作為
別濤在環保部8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從來沒有要求環保部門“一刀切”。相反,環保部有兩個態度是明確的:
一個是反對部分地方,在平時疏于監管,使違法企業長期存在,污染環境。這種現象環保部是堅決反對的,因為它表現為不作為;
第二個反對部分地方,平時不作為,到了環保督察檢查巡查的時候,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片面處理發展與環保的關系,這是嚴重的不負責任,也是濫作為。我們反對平時不作為,也反對檢查時的濫作為。
別濤表示,環境監管執法應該有的三個原則或是立場:
第一對違法企業應該堅持零容忍,嚴格執法,公平執法。
第二對環保守法企業,應該公正對待,依法保護合法經營權。
第三是對違法的企業,從依法行政的角度,我們也要遵守法律規定的條件、程序,分類管理、合理引導、依法合理行政。
地方政府叫停環保“一刀切”
環保問題整改“一刀切”問題近期也引起了地方政府重視。
四川成都市發布《關于扎實做好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的緊急通知》,叫停環保問題整改“一刀切”,要求對涉污企業分類處理,相關部門在開展環境保護工作中,既不能矯枉過正,也不能以偏概全;既要回應部分群眾合理環保訴求,更要兼顧廣大群眾正常生產生活,決不能簡單一關了之。
山東就整改問題下發通知,要求各市黨委和人民政府要堅決杜絕“闖關”思想、應付心理,絕不允許以臨時性關停等方式敷衍環保督察;對環保不作為、亂作為者堅決嚴肅問責,對違法者堅決依法打擊;要針對不同的污染企業分類處置,科學有序抓好問題整改,不能簡單一關了之、一拆了之。
山東濰坊、淄博和濟寧等多地出臺文件,叫停環保問題,整改一刀切。
媒體看法不一
環保整治究竟該不該“一刀切”,社會各界對此眾說紛紜。前段時間,新華社和法制日報兩大官媒就“一刀切”問題進行互懟。
新華社方認為環保管控不能一刀切,在《環保管控不能"一刀切"》(新華社記者 顧立林)一文中提到,環保管控要精準施策,營造良好的管控導向。對不同企業要不同對待,要有獎優罰劣的具體措施,防止出現“失責者寬,盡責者嚴”的逆向淘汰。
《法制日報》記者曾多次參與環保部組織的現場督查,部分企業不僅“散亂污”現象嚴重,而且督查組一走就開始繼續違規生產。竺效(法學博士)認為,對這樣的違法違規企業就該一刀切,該停產的停產,該治理的治理。以往就是因為沒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致使一些違法違規企業總能找到各種借口逃避處罰,逃避監管。
環保整治力度只增不減
事實上,新一輪的環保督察比往年都要嚴格。尤其是剛剛結束的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在反饋會上直接點名怒批省(市)級領導層的現象實屬罕見。天津兩名副區長更是直接被免職,說明環保督查問責力度也在持續加大。
近日,環保部長李干杰發聲:各級環保部門要嚴格執法監管,加大對企事業單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讓環保執法“硬”起來。
據環保部明確通報,截止六月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已經核查出散亂污企業17.6萬家,對無法升級改造達標排放的企業,今年九月底前將一律關閉。這些涉污企業,在短短幾個月內如果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將面臨被“一刀切”關停的風險。
民營礦企在夾縫中生存
伴隨國內經濟轉型升級,以及國家各項政策的實施,民營礦企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1、去產能。近年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滑,不只是市場在起作用,或許還有去產能因素的影響。以鋼鐵行業為例,很多地方被去產能的主力是民營企業。2016年,河北省有97%的去產能任務是由民企完成的。
2、自然保護區。為有效修復自然保護區內生態環境,國土資源部發布了《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工作方案》,目前全國各省市區自然保護區內工礦企業正全面有序退出,礦業權人在退出自然保護區的過程中需對礦區進行生態補償。
3、《環境保護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實施在即,其對四大類污染物的征稅做了明確規定,部分礦企稅負將明顯增加。在環保稅征收的影響下,礦山企業的生產成本、開采生產模式、競爭格局也都將產生重大變化。
中國經濟要發展,最終還得靠中小企業。然而成本上漲的壓力、行業形勢的嚴峻等問題都可能給民營礦企帶來經營惡化的風險。
當然,正如別濤所說,對那些拖延消極、拒不整改、一味違規投產的“散亂污”企業,應該堅持零容忍,法律法規也有相應的處罰規定。這些“散亂污”的企業環保成本基本等于零,這對守法企業的市場競爭是不公平的。
但對于正規企業應適時引導、循序漸進,著眼建立問題整改的長效機制,拿出創新性舉措,不應急于求成。在環保問題上的“一刀切”,對這些礦企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民企求生不易,但求刀下留情。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