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結:
升華集團創始人之一,被評為"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浙江省企業管理先進工作者"
顧水祥簡介:
顧水祥,升華集團創始人之一,曾使集團下屬五家子公司起死回生,扭虧為盈。現任浙江升華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浙江省企業管理先進工作者”;1997年11月,顧水祥走進了湖州云峰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升華云峰的前身)擔任總經理,受命于危難之時,又一次接手一個虧損企業,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他通過一系列管理創新,使云峰扭虧為盈,創造了又一個奇跡。
領跑者的自豪
云峰公司的綠色環保理念貫穿了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公司董事長顧水祥說,裝飾材料的綠色環保問題,不僅要做到產品是環保的,還要做到生產工人的工作環境是環保的,工業用水也應該經過治理后達到環保標準才能排放,甚至原材料的采購也應不以破壞原產地生態環境為準則。云峰人在顧水祥的帶領下是這么想的,而且更是這樣做的。
早在2000年,公司就在國內率先開發出了低甲醛的環保型裝飾貼面板,繼而又在國內率先通過了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并在2002年實現了公司產品全部持有中國環境標志認證的目標,使產品在環保性能上有了質的飛越。
公司在做好綠色產品的同時,同樣注重企業生產過程的環保,樹立了“綠色管理”思想,將環境保護納入到企業持續發展戰略和決策要素之中,堅持走生產環境“綠色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品品質“健康化”的“三化”發展之路,在同行業內率先導入并通過了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幾年來,公司累計投入數千萬元用于環保產品的開發和環境治理,為樹立“莫干山”品牌注入了更具生命力的“綠色基因”。
2003年,公司獲得“浙江省首批綠色企業”稱號,從而真正實現了“綠色企業、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的三綠企業。最近,企業又在積極創建“環境友好企業”,云峰公司在顧水祥的帶領下將在綠色化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領跑者的艱辛
隨著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出臺,以及各行業媒體及公司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強,正當人們開始漸漸認識和了解綠色環保裝飾材料,云峰綠色環保板異軍突起,迅速占領市場時,其他一些廠家搖身一變,紛紛披上了“綠色環保”的外衣,“李逵”陷入了無數“李鬼”的重重包圍之中。這突如其來的沖擊使真正的綠色環保產品“莫干山”牌系列產品銷售量一落千丈,行業與市場的不規范使投機者有了可乘之機,給綠色云峰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打擊,但是,在一片悲觀聲中,歷經風雨的顧水祥依然保持著高度的冷靜,因為他的目光總是盯著未來,而眼前的事,他非常明白:一場“綠色風波”已不可避免,這正是考驗我們的時候,一切似乎都在智者的意料之中,裝飾市場的混亂局面,必然會引起行業管理機構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揚眉劍出鞘”,
領跑者的胸懷
“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顧水祥說,他所理解的“社會效益”除了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更重要的是健康與環保,企業的發展必須為子孫后代考慮,云峰賣出的每一塊板材都要對得起顧客的健康,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做大、做強、做久,這樣的企業才能真正成為“百年老店”。
2002年底,顧水祥和他帶領的云峰公司又作出了一項重大決定:投資上千萬元,在公司所在地鐘管鎮范圍內建設速生林近萬余畝,使鐘管變成一個大型的環境綠化地,并形成以速生楊為主的原材料供應基地,用不破壞環境的植物資源,開發更新型、更環保的木業產品。
更值得一提是,如今在云峰工作的員工達到了2000多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比例達到了近50%,他們的工作、生活都已深深地扎根在這里。
如今,“莫干山”裝飾板已經成為“綠色、健康”的代名詞,2005年,“莫干山”裝飾貼面板、細木工板在國內率先通過“國家免檢產品”稱號,開創了國內人造板擁有國家免檢產品的先河。云峰必將成為裝飾板材行業領域的真正王者。
而此時的顧水祥仍然站在高處,思考著未來新的市場格局
云峰新材實力榜
國內率先成功研發低甲醛釋放量的環保型微薄木裝飾貼面板企業;國內貼面板行業中率先通過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國內率先通過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貼面板生產企業;
國內率先將納米技術應用于裝飾板材生產的企業;
國內率先擁有系列“環保套餐”,并全部擁有中國環境標志認證的企業(含貼面板、實木地板、復合地板、工藝木門、細木工板、多層膠合板、白乳膠等);
國內率先通過國家免檢產品的人造板企業,“莫干山”貼面膠合板、細木工板這兩項國家免檢產品的取得,還為中國人造板企業擁有國家免檢產品開創了先河。
2003年初,“莫干山”牌環保型貼面膠合板在全國35家被抽查企業中脫穎而出,居國內裝飾板材質量排行榜的前位;
2004年,國家對細木工板的91家企業產品抽查中,僅10家企業的產品合格,“莫干山”細木工板再次榜上有名。
浙江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環保型裝飾材料生產企業之一,一直致力于環保建材的開發與研究,以打造“中國木業第一 品牌”的姿態與目標,努力創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綠色板材王。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