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些品牌木板材頻頻爆發“有毒”事件時,人們的購買選擇已經陷入恐慌中,而此時,產能一直豐富卻遲遲不被國內市場接受的中國竹板材,由于國家出口退稅政策和國際性金融危機肆虐,也已然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中國竹板材的市場為何要舍近求遠?在喪失國際定價話語權時,又將何去何從?
目前,中國的竹板材企業很多都是“貼牌生產”,無法給企業帶來高利潤率。就連有中國竹鄉之稱的安吉,也基本是貼牌生產的運營模式,偌大一片竹海卻沒有誕生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隨著低碳環保時代潮流的大力推進,竹文化越發流行。上海世博會,隨處可見“竹元素”:薩摩亞熱帶風味竹亭、陶淵明版竹籬笆、3A 級風景區自然野趣竹屋……這些都淋漓盡致的彰顯了竹文化和竹制品的功能特性,竹子的天然吸濕、吸熱性能高于木材,能產生冬暖夏涼的效果;竹子具有抗拉、抗壓、抗彎強度好等優點;最為關鍵的是,竹子的可再生性,以及在粘接上使用特種膠,避免了甲醛對人體的危害,有益于人體健康。
雖然國內竹板材行業的目前還是中小企業較多,絕大部分還未形成成熟的品牌體系,但是業內人士現在已經普遍認為,目前的市場和技術格局其實就是具有相當產品、資金、資源實力的竹板材企業做強品牌的絕佳機會。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