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生-堡斯德石膏板-堡斯德建材(南昌)有限公司董事長介紹
人物小結:
一九八四年,朱春生還是江西省都昌縣大沙鄉的一個普通農民,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硬是憑著一手篾工手藝,在他人生的道路上邁開了第一步。機會永遠是留給有心人的,改革開放初期,大部分農民還沉醉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習慣之中,朱春生轉變觀念卻在鄱陽湖的湖口渡口邊開動了腦筋。
善于創新的朱春生辦起了汽車沙發坐墊廠,財源不僅滾滾地流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帶動整個鄉都搞起了汽車沙發坐墊。都昌縣大沙鄉當時成了名躁一時的坐墊之鄉,至1986年,朱春生坐墊廠的年產值已達到110萬元。在朱春生的帶動下,兩年時間,大沙鄉發展二百多家沙發坐墊廠。當時,在全國各地行駛的汽車用的隔熱坐墊都是大沙鄉生產的,大沙鄉成為全國聞名的汽車坐墊之鄉。
嘗到了改革開放甜頭的朱春生,并沒有停留在汽車沙發座墊上,在座墊市場即將飽和的情況下,朱春生早就抽身來到都昌縣城。1987年,朱春生獨資創辦都昌汽車附件廠,1988年汽車附件廠產值達到540萬元,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優秀廠長”、“全省優秀企業家”的光榮稱號。
發展循環經濟 創造全球一流品牌
2002年7月,朱春生在江西省及南昌市各級政府的關懷下,在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玉屏大道購買近四百畝土地,僅用8個月的時間,就在荒郊野嶺興建起一座現代化的花園式工廠。此時的朱春生,他的目光不僅僅是國內市場,而是國際市場,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
早在七八年前,朱春生在日本、歐洲考察學習時,發現國外紙面石膏板應用廣泛,前景廣闊。而紙面石膏板的主要原料還是工業廢棄物的磷石膏,這種廢棄物在化肥廠附近隨處可見。于是,一個發展循環經濟的宏偉藍圖在朱春生腦海里形成。他要創造一個轟動世界的宏偉工程,建一條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石膏板生產線。在朱春生的領導下,2004年華春環保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年產4000萬㎡布面石膏板高技術產業化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立項。
為加快國際化戰略的實施,江西華春集團在朱春生的運籌下,2005年江西華春環保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與德國堡斯德公司合資2.5億元,成立了堡斯德建材(南昌)有限公司,并引進德國堡斯德的管理和技術。并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塊布面石膏板,該產品采用工業垃圾磷石膏作主要原料,變廢為寶、以布面代替紙面,提高科技含量,具有防火、防污染、抗折性能強、綠色環保的優點,抗折性能比目前國際市場上的紙面石膏板要強上千倍,填補了國內、國際市場的空白。
人生信念:
朱春生以博大的胸襟和愛心,更以活躍的思想、長遠的目標,為造福人類,使千家萬戶擺脫甲醛的侵害,綠色常駐,他不辭辛勞,四處奔波,孜孜不倦地費盡心機開拓環保裝飾行業新潮流。目前多項工藝及材料屬國內和國際首創,在1997年獲全國“ 創業之星”光榮稱號;個人擁有發明專利2個,實用新型專利11個。朱春生說,“不斷創新就是我和企業能向前發展的根本;開綠色裝飾材料先河,登科技創新高峰是我不變的信念”。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省政協委員、省勞動模范和省農民企業家,朱春生始終也沒忘記回報社會,他創辦了“華春希望工程”,先后資助600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集團公司的凝集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公司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先后建立了黨支部、工會,并健全和完善了各職能部門的管理和競爭機制,“人心思進,人心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已尉然成風。
朱春生有一個信念,不論干什么事,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世界一流水平。他人生最大的奮斗目標就是創造一個中國人自己的世界級飾材品牌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