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德-德仁三夾板-浙江德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介紹
人物小結:人大代表、勞動模范、國家農業部優秀企業家、浙江省優秀企業家、浙江省杰出私營企業家
郭世德簡介:
位于臨海的德仁集團是一家以人造板制造為主,集房地產開發、農業綜合開發利用和信息技術研發為一體的大型多元化經營企業集團,在全國木材加工行業中享有盛譽。郭世德便是這家擁有10余個子公司、總資產達6.2億元、凈資產達2億多元的企業集團的締造者、掌舵人。
第一桶金:1948年郭世德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小學畢業就因為經濟拮據不能繼續學業;他在鄉里當起了會計。他做會計完全是憑著自己的摸索和經驗,從未算錯一筆帳。憑著他的聰慧,年僅15歲的郭世德就被推選兼任三個生產大隊的會計。1979年應鄉政府之邀,郭世德任嶺根農機廠廠長,開始走上經營辦廠之路,并顯示了良好的經營管理才能,把一家無序混亂、瀕臨倒閉的鄉辦小廠搞得紅紅火火。
1985年,郭世德帶領著20個農民,集資2.5萬元,在海拔400余米的麻山頂上租用村里的5間畜牧場小屋,創辦了當時在整個中國都極為少見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嶺根農械設備廠,主要生產新一代玻璃鋼噴霧器。在一無人才二無技術指導的困境下,郭世德帶領大家鉆工藝、抓生產、找銷路,白手起家,一步一個腳印,工廠當年盈利8.2萬元。
經典回放:在郭世德的回憶中,創業以來最艱苦的莫過于1992年。那年,他從國內方興未艾的裝飾熱潮中找到了新的商機,于是便果斷決定與臺商組建合資企業,轉產膠合板。為了確保項目早日投產,以免貽誤商機,郭開始組織人馬在“幾立無錐之地”的麻山頂上開山劈坡,趕建廠房。在半山腰建造廠房是何等不易啊,先腰用石頭填平斜坡,然后才能打地基建造房子,這種房子最怕遇到洪水。誰知天公不作美,廠房還未建完偏偏遇到了洪水,一座快要建成的廠房就在他的眼前坍塌了。
沒有退路的郭世德鼓起信心帶領大家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重新建造了廠房并把設備運進生產車間。正是他這種百折不撓的堅毅和積極樂觀的精神給了職工們新的希望,也給了企業新的生機。終于在當年的10月中旬,膠合板修水線順利投產,第二年產值猛增1.4億,稅利1030萬元,企業一舉成為全省最大的私營企業之一。
德仁集團奉行“秩序立業,誠信為本”的經營哲學,連年被評為“十佳誠信企業”。郭世德董事長先后被推選為臺州市黨代表、人大代表、勞動模范、全國鄉鎮企業家、國家農業部優秀企業家、浙江省優秀企業家、浙江省杰出私營企業家……
19年來德仁企業的發展,靠的是黨的好政策,靠的是企業的好舵手,靠的是勇于拼搏的德仁人。在中國,公司領導的個人能力,依然是企業成敗的關鍵,郭世德有極強的超前意識和清晰的思路,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力,在員工中德高望重,其能力、魄力、毅力令人欽佩。
郭世德做人到位,經營得法,贏得財富;他自強自信,誠信待人,仁愛社會,善行天下,把做人之道看得重于經營之道:他深悟“憑本質做人,靠本事吃飯”的真諦,并將它列為公司員工的行為準則,使集團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躍升為國家級巨型企業。
郭世德充分發揮黨支部、工會、共青團的組織作用,年年安排活動,經常組織學習,凝聚團隊,提高素質,鼓勵黨員爭當先鋒模范,激勵青年爭做優秀員工。對于精神文明建設,他常抓不懈,集團公司成立了文明生產委員會,配備專職干部,充分發揚民主,吸納合理化建議,落實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實施文明管理,文明監督。集團公司工會切實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常常為困難員工排擾解難。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增強了,心情舒暢了,積極性提高了,企業發展壯大了。1999-2002年,集團公司黨支部、工會分別被臺州市、臨海市評為“優秀黨支部”、“先進職工之家”。1999年11月,浙江省委書記張德江來我集團公司視察,充分肯定了德仁民營企業的黨建工作。
郭世德非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每年都投入了許多人力、精力、財力。總結德仁的成功經驗,不難發現,是德仁的特色企業文化底蘊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在戰爭年代,毛澤東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規范軍隊,贏得勝利;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郭世德用“企業文化”凝聚人心,打勝商戰。德仁企業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為:俱樂部、德仁報、宣傳櫥窗、企業畫報、員工手冊、廣告標語、媒體宣傳、員工培訓、旅游學習、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知識競賽……。企業文化對外是一面旗幟,對內是一種向心力,它明確了企業的目標,集中了干部的意志,激發了員工的熱情,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郭世德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慈善家,近五年來集團公司為國家增加了稅收3.2311億元,每年為地方安排勞動力3000多人,為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很大貢獻,而且在慈善、救災、扶貧、辦學、筑路、修廟(三峰寺、天寧寺)等方面又作出了突出貢獻,近五年來做了無數好事,回報社會數千萬元,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贊譽:“德仁之夜”、“德仁樓”、“德仁路”,立碑曰:濟世立德。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