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板材網】近年以來,受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國外市場需求減退、管理成本不斷上升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板材企業陷入了“內憂外患”困境,不得不開始進行轉型。然而,板材企業在決定轉向新的發展目標和模式時,不但有戰略選擇的風險,同時也面臨與原有的業務、組織形式以及企業文化等諸多方面的沖突,因此轉型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程。板材企業由于對行業和競爭者的分析不到位,被有限和錯誤的數據誤導,或受到本身文化及管理流程等局限,又或者迫于股東追求階段利潤的壓力,導致轉型期在戰略選擇、戰略執行和戰略控制時,常常出現一些失誤,其中不少甚至是致命的。缺乏企業愿景或愿景不明朗
板材企業首先要思考三個問題:企業是什么?將是什么?應該是什么?這集中體現了企業的愿景,是板材企業最高管理者頭腦中的立場和信仰,是對企業未來的設想。它們是板材企業戰略制定和評估的依據。
板材企業戰略制定過程所要決定的主要問題有:企業進入何種新產業?放棄何種產業?如何配置資源?是否擴大市場范圍?是否進行合并或建立合資公司?如何防止被敵意接管?沒有任何板材企業擁有無限的資源,戰略制定者必須確定在可選擇的戰略中,哪一種能夠使公司獲得最大收益。戰略決策將使公司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與特定的產品、市場、資源和技術相聯系。
轉型期的板材企業,往往在原有的領域中取得過一定成績,在自審時經常出現內視偏差,喜歡以自認為的強項為基礎來形成戰略,而忽視了一點——真正符合戰略目標的優勢應基于企業能比競爭對手做得好的地方,在于公司哪里與眾不同,是否選擇了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許多板材企業管理者在轉型之初,并沒有建立起充分的危機意識,不僅“高估了自己推動組織變革的力量”,同時又“低估驅使員工離開舒適安逸環境的困難度”,導致日益惡化的“體質”與員工焦慮感交雜,強化了變革行動的排斥感。
短期戰術與長期戰略配置錯誤
板材企業核心能力不是單一技術或工藝裝備,而是由多項構成的,它包括技術性核心能力、組織策略性核心能力、思想指導性核心能力等,是組織內部一系列互補的技能和知識的結合,它具有使板材企業某一項或多項業務達到競爭領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不限于一時一事的成功,而是基于較長時間面對各種變化的適應能力。從戰略角度認識板材企業核心能力,可以促進企業科學全面建設可持續發展體系和體制。
板材企業在進行轉型時,戰略制定過程中,如果不能逐一厘清自身的核心能力,就會將企業的戰略方向引向歧途,甚至很可能會將長期經營下來形成的核心能力推翻,轉而重新去定義,如此便很危險。
戰略執行力不足或沒有戰略
強有力的執行力能保證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把板材企業的戰略和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轉型期企業如果缺少有力的變革領導團隊,戰略實施與控制缺乏力度,就會導致戰略規劃形同虛設。憑某一單個或幾個人的力量,不可能對抗傳統制度與慣性。遇事猶豫不決的領導團隊,也無法有力推動板材轉型期企業的變革。
甚至還有些板材企業是“一朝天子一朝令”,讓執行者無所適從。在一個企業中,影響戰略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領導層的不穩定,因為不同的人上臺可能有不同的目標。板材企業的轉型期往往是摸索前進,如果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始終是變化的,更容易出現問題。
很多板材企業管理者認為他們制定了戰略,而事實上并沒有,至少沒有一個嚴格的、滿足經濟意義和基礎定義的戰略。由于政策的漏洞和法律的不健全,一些投機者搞機會主義,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養成急功近利、無視規則的不良習慣,他們認為成功靠的是投機和運氣,而不能站在戰略的角度來看待企業的發展。這是我國近年來不斷出現板材流星企業的原因。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