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繼小葉紫檀和黃花梨之后的市場熱點,紅酸枝是目前市場上古典家具的主流用材。同時,由于紅酸枝木材種類頗多、價格不一、鑒別困難,致使許多消費者在購買紅酸枝家具的時候疑慮重重。如何選購紅酸枝家具?紅酸枝家具價格是否合理?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業內有關專家,并走訪了多家賣場和紅木企業,為您破解紅酸枝價格的疑團。
同樣款型的紅酸枝家具為什么價格差距很大?在記者走訪的時候,消費者經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一件家具的價格是由“型”“材”“藝”“韻”幾個方面綜合決定的,同樣材質的紅酸枝家具如果做工不同、造型不同,價格就會產生差距。而對于許多剛接觸紅木家具的消費者來說,看懂造型和工藝并非易事,因此,在這里主要為您分析材料不同造成的價格差異。
其一,所用木料究竟是紅酸枝中的哪種木材?
紅酸枝并不是一種木材的名稱,而是一類木材的統稱,其中有交趾黃檀(俗稱老撾紅酸枝、大紅酸枝)、微凹黃檀、奧氏黃檀(俗稱白酸枝)、巴里黃檀、塞州黃檀、絨毛黃檀和中美洲黃檀。目前在市場上比較常見的是老撾紅酸枝、微凹黃檀和白酸枝,但這三種木材價格差異很大,白酸枝每噸價格不足兩萬,微凹黃檀每噸價格兩萬到三萬多,而老撾紅酸枝中等料的價格在每噸十萬元左右,大料價格則每噸超過十五萬。因此不難看出,如果選用的木材種類不同,成品家具的價格必然有很大差異。
其二,白皮使用狀況如何?
業內對紅木家具的白皮使用量和使用部位有嚴格規定,并需要在出售時明示給消費者,并在合同中標明。但記者發現,部分商家在銷售過程中并沒有按照規定執行。由于企業購買木材原料的時候大多是帶有白皮的,有時候如果完全去掉白皮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因此允許在非承重部位少量使用。但有些廠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超標準、超范圍大量使用白皮,在出售的時候也不明示白皮使用情況,占有價格優勢的這類劣質產品很容易迷惑消費者。
其三,選料、配料是否合理?
選料和配料是紅木家具制作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決定家具價值的基礎。精品古典家具在選料和配料的時候會從木材顏色、紋理特征等角度出發,確保家具主體部位顏色的合理與協調。但如此一來也會降低木材的利用率,因此,這些家具價格也會高出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同時,相同材質的木料,由于規格越大價格越高,所以用大料制成的紅酸枝家具售價也要高于用小料拼補制作的家具。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