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秘書長石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中國—東盟博覽會十周年之即,介紹了中國和東盟林木業合作情況,并展望了中國和東盟間林木產業合作前景。
他認為,已成功舉辦三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林木展是區域性、國際化的林木業盛會,已逐步成為服務中國與東盟林木業貿易與投資合作十分積極、有益的平臺。為中國與東盟林產品與木制品行業企業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進一步發揮了國際林木業經貿合作與交流的平臺作用,也為促進中國與東盟林木業長期合作產生了重要及深遠的影響。
記者: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在林業方面的合作,以及企業通過中國—東盟博覽會這個平臺走向東盟市場的情況如何?
石峰:中國—東盟博覽會已經舉辦十屆。林產工業協會從2010年開始參與,今年是第四次參與。從林業展的增長幅度來看,2010年是嘗試性的,只有兩個展廳,2011年有六個展廳,2012年則擴大到八個展廳,參展企業也已經達到1315家企業。從參展內容來看,如越南、老撾、緬甸等東盟國家以紅木制品為主要展品,我國則以人造板機械設備、家具成品以及一些經濟林產品為主,如玉桂、八角等。從發展趨勢上看十分向好。據統計,2011年共約6萬人到現場參觀、洽談,現場貿易成交額達6.5億元人民幣。2012年借由展廳的擴張和參展企業的增加,呈現出30%的增幅。
通過近些年中國與東盟在林業方面的合作發展,在東南亞相對比較發達的國家,如越南現在80%的鋸材、人造板等木工機械設備均由中國企業提供。同時,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國家建設了基地,在當地的法律法規框架下,進行車加工和經濟合作,約有30家以上的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國家建設了林產品加工基地。
記者:您認為中國林業企業在東盟投資的優勢在哪里?
石峰:近十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林產品最大的貿易國,也是幾個主要產品的最大生產國,比如人造板、木地板、木門以及林化產品,都在全世界領先或第一的地位。
中國和東盟的合作具有互補性。東南亞的森林資源十分豐富,但林木設備短缺,林木產品比較單一。而中國的技術比較領先,如人造板、木地板使用的生產線,技術裝備水平與世界一流國家的水平差距不大,機械設備和深加工終端產品能夠滿足東南亞國家的大部分需求。此外,中國和東盟國家地緣相近,如廣東、廣西、海南等地人們的生活習慣與東南亞國家基本相通,甚至語言相通,這對我國企業掌握東盟國家的消費需求有較大幫助。這都是中國林業企業在東盟投資的優勢。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層次的不斷升級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搭建。
起高效的合作平臺,我國林木產品的價格和運輸優勢更加明顯。我國有很多林木產品出口到東南亞國家,在當地至少占有60%的市場份額,部分產品通過這些國家轉口到其他國家。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的投資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如圣象、大自然、生活家等品牌在東南亞國家都開設了專賣店,運營穩定。
記者:您對中國—東盟博覽會有哪些期望?
石峰: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的打造已近十年,政府的決策是有長遠眼光的。從近兩年參展情況看,對于林業產業而言呈現上升趨勢。但我認為,應在將我國優勢林產品出口到東南亞國家的同時,加深與東南亞國家在林業領域的合作,提高市場占有率。我國從東盟國家進口的林產品并不多,更多的是出口,希望能在這方面建立更好的供需平衡關系。此外,東盟國家對我國林業產品的認可度也仍有待提高。
通過前3年的鋪墊,今年博覽會上的林業展廳我們會再次擴大,增加至10個展廳,以人造板設備和以人造板為基材的強化地板、板式家具和利用人造板為原料,綜合利用森林資源的產品為主打產品。此外,廣東、廣西、海南的經濟林優勢產品以及我國的品牌產品也將在展會上展示,突出科技創新的新成果和深加工的成果,也希望展示更貼近東盟國家需求的產品。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