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香是著名的南藥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藥材。正品藥材降香為降香黃檀的樹干和根部的干燥心材,呈柱形、類圓柱形、長條形稍扭曲、不規則碎塊狀,表面紫色,棕紫色或紅褐色,有縱長線紋,有光澤。端面粗糙,能沉入水。氣芳香,味稍苦。燒之香氣濃烈,有油流出,燃完留有白灰。
加水研磨后內服藥液,性溫、味辛,歸肝、脾經,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脅痛、胸痹刺痛,用代中藥“郁金”效果非常好。還可以醫治上部瘀血停積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脅肋痛。也可磨粉外敷,治療跌打損傷、止痛止血,是極好的鎮痛劑。
藥典劑量為9—15g,臨床常用劑量約為3—9g,一般不更大劑量使用。使用方法有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浸酒內服。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現代的中藥書上把降香歸入理氣藥類,認為其有理氣化瘀功效,能治療消化系統病癥,以慢性膽囊炎的脅腹脹痛、惡心嘔吐為主。現代對其用途最大的發展是用于對心腦血管病的治療。降香具有改善微循環的作用,顯著增加冠脈流量,減慢心率,并能降低血漿黏度,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這些作用對防治冠心病和腦梗死起著綜合性的治療效果,降香共水蒸餾的餾出液的去油水層與丹參水溶性提取液合并制成“復方丹參注射液”,用于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等疾病。
有許多觀點認為降香黃檀木具有降血壓的功能,源于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對于降香藥用的描述,其中認為降香具有理氣、降氣、活血的作用。《本草綱目》成書于1578年,書中理氣、降氣、活血等功能是指治療腸胃等消化器官疾病和改善血液循環,并需要降香與其他品種的中藥材搭配使用,而“降血壓”系西醫用語,與《本草綱目》中所述藥用功能不具有關聯性,所以“黃花梨木降血壓”的說法只是當今人們的誤考誤傳。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