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家具行業,無論是"抵制假貨""抵制山寨"的權益舉動,還是"以假亂真"的品牌維護,都未見行業刮起如冰桶挑戰般的參與風暴,取得的成效自然不必言說,而模仿抄襲的"本事"卻逐日漸長。雖痛恨之,卻又無可奈何之,或許行業已"習慣"了這樣的狀態。
不可否認,家具行業在產品自主創新保護工作上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產品研發投入比例較小,讓不少小品牌廠商鉆了空子,盜取他人專利、以次充好的謀暴利行為比比皆是,導致了行業的惡性競爭。當然,這與目前中國建材家居市場行業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也密切相關。但從主觀意識上,家具企業是否應該"接力"起來,讓"打假"的維權行為凝聚成行業的一股正能量?答案,很明顯。
"冰桶挑戰"為何如此火?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于,它強調了參與者的自主選擇性,參與者可以將其作為一個游戲,在"玩"游戲的同時做了慈善,鼓勵了他人,但又不強制要求,這是人們最樂于接受的慈善行為,畢竟目前的慈善行業"水太深",人人獻愛心的年代早已過去。換一個角度來說,即使只是澆冰水而不捐款,憑借這樣的傳播速度,ALS也已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家具行業維權行為亦是自主選擇行為,畢竟對于一個品牌企業而言,出現假貨對自身的發展總是不利的,制定假貨侵權等管理辦法、建立維權組織團隊,將維權作為工作一大任務,等等舉措都不失為利好的自發行動,當然也不排除一小部分企業"跟風","面服心不服","明一套暗一套"。但不管如何,至少打假等維權意識已深入人心,貫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這就已經足夠了。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