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13個樣品中,有4個樣品的面板錯標材種,如將非洲楝錯標為褐蘋婆木、將中非蠟燭木錯標為桉樹、將紅厚殼木錯標為桉樹、將膠木錯標為紅厚殼木。另外,13個樣品中有8個樣品的芯材單板標識為純楊木或桉樹,但實際上所用的是檳榔青(kedongdong)、松木、番龍眼木、榆木、盆架木、娑羅雙木和蓮桂(medang)等。
由于供應鏈的復雜性和缺乏關于不同材種和供應渠道的風險水平的實際數據,所以NMO并沒有說這16家進口商所進口的膠合板所使用的木材來源非法。
報告稱,目前所發現的材種可能都有核發的采伐許可證、衛生檢疫證明和第三方認證書。
材種分析的詳細結果顯示:材種混淆并非出于預謀,而是由于復雜的供應鏈中材種混合和管控不善而導致的一種隨機性事件。
經過慎重考慮和分析,NMO的結論是:“整體來說供應鏈中非法采伐可能性風險很小”。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