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杉木良種選育及大中徑材高效培育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成果達到了國際同類研究先進水平,獲2015年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有了這項技術,9年生的良種杉木胸徑就可達到22.3厘米,高度達19.2米,普通杉木至少得生長20年。”廣西林科院的陳代喜教授向廣西林網編輯提及時,臉上洋溢著喜悅。
他表示,這項技術不斷得以推廣,將促進杉木產業提速發展。杉木每年的造林面積將達到100萬畝以上,預計五年后,杉木的發展將有可能超過目前廣西造林面積排名第一的桉樹,位居全區第一……
那么,廣西杉木良種選育及育苗技術取得了哪些突破?種植良種杉木能帶來怎樣的效益?良種杉木將如何形成產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呢?關于這些問題,陳代喜教授將與我們進行了深入的解析。
一、歷經30年不懈攻關,廣西杉木科研技術獨占鰲頭
良種杉木生長指標驚人,杉木大徑材產量創新高。使用輕基質容器培育杉木良種,其生長指標十分驚人。一般情況:9-11年即可成為中小徑材,21-30年即可成為大徑材。其中,培育9年生的良種杉木要比普通樹種少花5-7年時間,培育25年生的杉木大徑材要比過去少花5-10年時間。
9年生的良種杉木生長指標:胸徑22.3厘米,高達19.2米。
25年生的杉木大徑材生長指標:胸徑42.5厘米,高達26.4米,材積1.7立方米,平均每年生長量為2.4m3/畝,產量為全國最高。
南丹縣山口林場21年生杉木大徑材示范林(平均樹高22.5m,平均胸徑27.5cm,平均蓄積37.2m3/畝)
首次選育出杉木優良種質,填補廣西杉木無省級良種的空白。系統選育出313份杉木優良種質;有21個良種通過廣西林木良種審定;杉木良種實現升級換代。
創建了一套成熟的杉木大中徑材高效培育技術體系,強化技術標準管理。研制地方標準2項。包括《杉木容器育苗技術規程》和《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規范》。
開創杉木容器育苗輕基質技術,達國內行業最高水平。杉木輕基質容器育苗技術,可使種子出苗率大大提高,達12000株/kg以上,較傳統裸根育苗的8000株/kg提高50%以上,大大節約了種子。
二、杉木發展悄然崛起,將打破廣西造林格局
眾所周知,廣西桉樹面積、生長量、蓄積量均居全國第一位。但陳代喜教授卻表示,更看好杉木的未來。
杉木發展將有可能打破桉樹一樹獨大的“僵局”。目前,杉木的種植面積已達到2千多萬畝,總蓄積量達1.2億立方米,占廣西林木蓄積量的20%。全區每年新造林面積達400萬畝,其中杉木每年新造林面積達到70萬畝(全區排名第二)。照這樣的發展速度,杉木將有可能取代桉樹的首位。
三、杉木科研成果廣泛推廣,經濟社會效益可觀
杉木技術已在八桂大地推廣開來,這讓普通種植戶真正了解良種杉木所帶來的經濟與生態效益。
(一)杉木營林見效好,大徑材經濟效益凸顯
栽種效益分析。根據廣西林科院2015年初的最新研究成果報告,采用良種營建的大面積速生豐產林,16年生平均蓄積15.8m3/畝,出材按0.70計,價格以1200元/m3計算,產值達1.3萬元/畝;應用大徑材培育技術體系營建的大中徑材林分,26年生平均蓄積達32.6m3/畝,出材按0.75計,價格以2000元/m3計算,產值達4.9萬元/畝。
杉木大徑材效益分析。21-25年可成大徑材,每畝最高年生長量可達2.4立方米,到采伐期每畝可收獲5-10萬元,最少也有3萬元收入。而南丹縣山口林場25年生杉木大徑材可達最高產,25年生時蓄積量為60.8m3/畝,出材率按75%計算,出材量為45.6m3/畝,目前大徑材售價為2500元/m3,25年生杉木大徑材產值為114000元/畝。杉木大徑材生產成本約9500元/畝,毛利為104500元/畝。
(二)杉木生態效益顯著,為廣西重要的生態屏障
杉木林可涵養水源,積累營養物質,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凈化大氣環境,固土保肥。
(三)良種杉木促動上下游發展,杉木產品順應環保需求
杉木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用材,廣泛運用于建筑、造船、裝修、醫藥等行業。杉木用于制作家具,也正好符合人們的環保需求。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