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目前,我國環保企業“走出去”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重資產企業為代表的企業,采用并購方式進入國外市場。比如,北控集團以14.38億歐元收購德國最大垃圾發電廠,成為史上中國環保企業收購德國公司金額最大的交易。
另一類企業“走出去”則是憑借技術、管理和成本等優勢獲得海外項目訂單,相繼開拓了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南美等國際市場,為產業國際化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嘗試。
以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為例,目前已擁有境外企業23家,遍布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幾十年來戰略轉型、屬地化經營和社會責任,在海外樹立了較好的品牌形象;同時,對外合作模式已從單項技術對接模式向商業模式、技術、資金和人才一攬子引進模式轉型。
數據顯示,與過去相比,目前我國環保企業更加熱衷于海外并購。根據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的統計,僅今年一季度,環保領域就開展了6起對外收購,總額達128億元,是去年海外并購總額的兩倍多。
同時,一些技術型企業也在承攬國外項目,比如金科水務在世界鋼鐵巨頭——意大利達涅利集團進行的大型國際污水再生回用項目的招標中,成功簽約伊朗境內首例大型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等。
伴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更多產業機會也展現在企業面前。眾多企業在光伏農業、供水和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及低碳城鎮建設等領域都紛紛實現突破。
有業內人士表示,環保企業“走出去”要先看清是哪些企業“走出去”;同時,要關注這些企業去的是哪些國家;轉移的是資產還是市場。
然而,目前“真正成功‘走出去’的企業并不多。”一位業內人士坦言。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