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頭戲丨林產業如何演繹富民“擔當”?
用戶投稿 發表于2017-01-17 10:47:23
林產業如何演繹富民“擔當”?
——2017年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林業產業關鍵詞解讀
新年伊始,一年一度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如期而至。梳理總結過去一年的成績與不足,部署新一年的工作重點,作為林業發展的年度大戲,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為新一年林業發展奠定了基調、指明了方向。林業產業作為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從會議內容就可見一斑。今年,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在講話中提到的當前林業四大任務中,有三大任務都與林業產業息息相關,其他部分也有不少內容涉及林業產業。
當前,我國林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著深刻變化,在新舊動能轉換期,林業產業被賦予更多的責任與使命。張建龍局長的講話緊緊圍繞新時期國家改革的重點、熱點問題,提出了今年林業產業總產值力爭實現7萬億元的宏偉目標,也提出了保障生態產品和林產品供給的具體要求。這些內容值得我們仔細分析研究,以期進一步推動林業產業發展,做好富民“擔當”。
關鍵詞:幫脫貧
“我國林區、山區、沙區集中了全國60%的貧困人口,幫助這些地區的貧困人口脫貧,必須立足當地資源,發揮林業優勢,做大做強林業產業。”
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全國農村人口全部脫貧,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中央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沙區、山區和林區,這些地區正是林業產業發展的主戰場,林業產業在促進農民增收、拉動區域經濟增長方面責任重大。
林業在產業扶貧中具有基礎作用,在生態扶貧中占據主體地位,在扶貧攻堅的關鍵階段,越來越多的地方將發展林業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選項。作為最接地氣兒的產業,林業產業進入門檻較低,同時兼具市場空間大、產業鏈長、就業容量大等優勢。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林業,不僅可以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增加林產品有效供給,還有利于改善生態狀況、擴大生存空間,促進貧困地區生態保護與脫貧增收協調發展。
目前,我國林業產業精準扶貧成效顯著,通過統籌整合資金、落實銀行貸款,對貧困地區發展木本油料、森林旅游、經濟林、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給予積極支持,全國有35萬戶、110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誠如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所說的,通過科學利用森林資源,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可以破解“守著金山銀山要飯吃”的困局。
關鍵詞:促改革
“利用豐富的土地和物種資源,大力發展木本糧油、森林食品等產業,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優先選項。”
我國林業產業目前正處于數量增速換擋、質量亟待提升的關鍵時期,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生態產品和林產品短缺、林業綜合生產能力低等產業桎梏長期存在,因此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是新時期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林業產業的新要求,也是林業自身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
如果說供給側改革入選2016年年度熱詞,一點也不為過,各行各業都在如火如荼地推進“改革”。那么供給側改革究竟能為林業產業帶來怎樣的發展紅利?一方面,借助需求側的強大拉動,有望優化林業產業產品結構,增強林產品生產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優化各類林業生產要素配置,提升林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張建龍指出,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任務是提升林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生態產品和林產品供給。這既要補上生態“短板”,在森林資源培育上下功夫,同時也要以林業產業為依托,加強林產品質量監管,提高林產品的有效供給。
關鍵詞:穩增長
“2016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6.4萬億元,同比增長7.7%,林產品出口貿易額達到1340億美元。”
從2001年的4090億到2016年的6.4萬億,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16年間增長了15.6倍,林業產業總產值穩步增長。我國家具、木門、地板、人造板、竹材、松香以及經濟林產品產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世界林產品生產、貿易和消費大國。
近年來,我國林業產業進入歷史上最快的發展時期,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若干區域特色鮮明的林業產業集群和產業帶,凸顯出林業產業區域化和專業化特點;林業產業發展質量明顯提高,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產比重逐步降低、二產比重保持穩定、三產比重快速提高,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新興產業、富民產業的不斷涌現,在“家門口”發展林業產業,對農民就業形成了“磁吸效應”,增加了農民幸福指數。
為進一步推動林產業發展,發揮其富民效應,張建龍指出,要繼續優化林業產業產品結構,加快發展森林旅游、木本油料、經濟林、竹藤花卉、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推動林產品精深加工,增加綠色優質林產品供給。
關鍵詞:強支撐
“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要完善林業投融資體制,深化與各金融機構的合作,豐富涉林金融產品,引導更多金融資本流向林業。”
近年來,國家在增加“三農”財政投入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創新融投資機制,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進入“三農”領域。這對林業來說是重大利好,長期制約林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問題有望得到有效緩解。
林業產業一直被稱為“投資洼地”,資金投入不足一度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命門所在,如今這樣的情況正在轉變。2016年12月,國家林業局與中國建設銀行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暨林業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建立總規模為1000億元的林業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目前,首期260億元已開始對接項目。對林業產業的金融扶持年年都有,但屬這次的力度最大。
除了國家層面的投入外,不少地區還針對林業產業設立了專項資金,林業產業資金的盤子越來越大,金融支撐的力度越來越強。為吸引更多資金進入林業,張建龍強調,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破除金融資本流向林業的障礙,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快進入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