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深化,林業資源的國際流動性顯著增加。種種事例表明,在全球資源整合的大環境下,提高產業自身的競爭力是提升我國人造板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根基:競爭力將決定我國人造板產業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為實現我國人造板產業以國際競爭力為導向的戰略轉變,目前有七個策略可供選擇。
(一)規模化經營策略
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使“戰略性協作競爭”逐漸取代“排斥性競爭”成為當今主要競爭模式。然而。我國人造板產業發展模式卻處于一種內耗狀態:內部企業利益驅動性分散,個體利益最大化傾向較強,難以為產業升級提供整體性動力,最終必然導致產業發展的不可持續性。因此,必須利用市場機制,通過上下游企業之間、同一層面的企業之間、龍頭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我國人造板企業與國外同類企業之間,甚至是人造板企業與其他行業的企業之間的戰略性協作來建立戰略性的競爭聯盟,互相汲取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互相配合,互相協調,彌補自己的不足,加強自己的優勢,最終提高產業整體實力,共同引導推動人造板產業整體的發展。應當實施產業集聚戰略,大力發展人造板產業特色市鎮。這一策略已有了成功范例:地處江蘇北部的邳州市,人造板工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目前全市共有各類人造板企業3000多家(邳州木業廠家大全名錄),其中深加工企業300多家,規模較大的企業150多家.擁有配套設備較為齊全的生產線 700余條,產量占江蘇省的1/2,產品外銷到日、韓、歐、美、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形成以150余家中型企業、300余家小型企業為主,2500余家小單板廠、芯板廠、制膠廠、機械廠為輔集聚而成的大規模人造板制造集中地,逐漸由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型生產轉變。 人造板產業有條件時也應該走集團化道路。目前我國人造板企業以民營為主,應通過重組、兼并、聯合、破產、債權轉股權以及吸納發展多元經濟成分等手段,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形成規模經濟,以經濟技術為紐帶,優勢互補,推進企業改革,大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迅速壯大行業實力,提高競爭力。
(二)出口市場選擇策略
從人造板出口總體布局來看,我國人造板出口空間以亞洲、北美洲和歐洲為主,其中膠合板和纖維板以亞洲和北美洲為主,刨花板以亞洲和歐洲為主:亞洲地區中以東南亞國家、地區為主.北美洲以美國為主,歐洲以俄羅斯為主。總體上,我國人造板出口目的地單一,出口額集中,國際貿易風險較高。 所以在人造板對外貿易策略的制定上,一方面要拓展現有市場的空間深度,提高現有市場產品占有率:男一方面要在鞏固和加強現有國際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新市場.改變出口目的地單一和出口額集中的特點,優化出口空間布局,降低國際貿易風險。在人造板產品進出口市場的選擇上,應依據地緣優勢,將中國東部和沿海一帶劃分為若干個子市場,分區出擊。1.東北部地區(黑龍江、內蒙古等)是我國重要的林產工業基地,可面向俄羅斯和東歐諸國,充分利用目標市場工業結構畸形。輕工業產品短缺,森林資源豐富的特點,以進口原木和初級加工品為主。同時可利用東北部地區的原料優勢,就近建立人造板生產基地,加大人造板產品向上述目標國的出口:2.東部沿海地區資金、交通、信息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實力強勁,對人造板產品的需求旺盛,這種高水平需求可以促進該地區人造板產品生產的快速發展,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同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和加拿大等)的貿易往來,同時應將主要力量投放于開拓大洋洲資源進口市場和西歐成品出口市場;3.應注重加強同東南亞地區的聯系。
(三)產業核心選擇策略
中國人造板產業是由眾多各具特色的亞產業組成的.這些亞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對全行業所作的貢獻是不同的。確定先導產業是最重要的產業政策之一:一是以纖維板為新重心。纖維板產業并不是目前我國國際競爭力最強的人造板亞產業.市場占有率在“三板”中處于中游位置。但是,從2000年起其國際競爭優勢開始調整性上升,國際競爭優勢開始凸現,完成了從進口主導型向貿易平衡型的突變,并朝著出口主導型發展。二是以膠合板為人造板產業發展的支撐點。膠合板是目前我國主要人造板行業中最具有競爭力的行業,一直保持相對較高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相對于我國其他人造板產品來說.膠合板出口顯性比較優勢明顯,上升空間廣闊。已接近于出口主導型產業.產量和出口量逐年增加,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以膠合板為我國人造板產業發展的支撐點.是由其深厚的歷史根基、突出的產業競爭績效以及卓越的產業競爭實力所決定的。三是以刨花板為人造板產業發展的新切入點。刨花板作為人造板家族中的一個主要板種,與其他人造板相比,具有生產投資相對較少、能耗小、成本低、對木材原料的質量要求不高等優越性。近幾年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北美和歐洲成為發展最快的人造板新板種。目前,我國進入了刨花板生產快速發展的時期.在不遠的將來,刨花板將在我國人造板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長足的發展。
(四)原料供應拓展策略
我國人造板產業的市場空間很大,需求很大。要增加有效供給最大的問題就是資源問題。要解決資源問題:一是要重視后備資源的培育開發,加快推進“林板一體化”進程,鼓勵人造板企業對原料林基地進行同步規劃和同步建設.走“林板一體化”道路.即有規模的人造板企業營造起屬于本企業的工業原料林,并且保證高投入、高成活、高回報,做到科學撫育、精細作業、悉心經營。可以采取如下的模式:1.企業自建原料基地模式。2.合資的股份制經營模式。3.企業與林農的合約式模式。二是加大海外資源開發力度: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海外林業資源開發,為緩解我國原料緊缺的狀況以及保證我國人造板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嶄新的思路。三是加強森林資源的節約利用、高效利用:通過發展非單板型人造板、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間接減少資源消耗、開發廢舊竹木制品和廢棄人造板資源的再利用技術等.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同時,積極扶持以非木質材料為原料的人造板生產,主要包括竹子、農業剩余物秸稈和沙生灌木以及其他無機或有機材料。政府倡導、鼓勵廢棄資源的加工利用,一方面在政策上傾斜.通過經濟杠桿給農戶一定的補貼,使農戶積極主動提供農業剩余物給工廠:另一方面通過稅收政策鼓勵在不同農作物產區,建立規模適當、布局合理的各類型人造板企業。強化廢棄資源的加工利用。
(五)技術進步策略
長期以來,中國人造板產業都是依仗中低檔產品在市場上的低成本競爭優勢。然而入世之后,中低檔人造板產品競爭目趨激烈,常規產品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到了極限。同時,貿易保護主義作為與WTO極不協調的現象在世界貿易中長期存在。這就要求中國人造板業要從過去的數量擴張發展模式轉移到質量提高的發展軌道上來。而技術創新是實現這一轉移的惟一途徑。首先.建立和完善人造板工業科技投入體系,提高技術改革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拓寬融資渠道,增加技術進步的資金投入:其次,對落后的設備要定期改造或予以淘汰,不斷提高設備的自動化水平,以保證產品的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三是及時調整生產工藝.促進木材綜合利用率的提高:四是加大人造板在建筑市場應用的開發力度,拓寬應用領域.大力開發可替代天然大徑級木材的板種、各種功能型和結構用的板種,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五是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中心環節.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具體的策略包括:小型企業模式——由于技術力量薄弱,可采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避免被動局面。中型企業模式——由于技術力量、資本實力等均強于小型企業,可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組建科研基地來實現自主創新。大型企業模式——組建科技創新中心。企業充沛的資金為引進國際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和高層次科技人才提供了條件,隨著企業自身實驗條件的成熟和自身科研團隊的成長,企業可以獨立自主地進行原創性科學研究,開發世界領先的新產品、新工藝,通過申請國家或國際發明專利形成企業獨有的知識產權.進而形成企業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獨特競爭優勢。
(六)綠色開發策略
目前,我國許多人造板產品低質、廉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嚴重制約了出口貿易的增長.同時引發了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關注。要想在國際市場上保持市場份額.除了國家繼續完善環保機制,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企業本身的策略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例如,推廣綠色生產,開發綠色產品,進行綠色設計。在生產過程中節約和有效地使用資源與能源.大力開發環保成本低、質量優異、符合國際環境標準的綠色人造板產品。同時對某些由于加工程度低造成嚴重污染的人造板企業應當與以停產處理。又如開展綠色營銷。綠色營銷,又稱環境營銷或生態營銷,它是在全球綠色消費浪潮中發展起來的一種營銷技術。在綠色營銷中,“物美價廉”不再是消費者的惟一選擇,產品的環保形象和企業的環保信譽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企業應把樹立產品和企業的“綠色形象”作為企業國際營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樹立起企業良好的綠色形象.從而利用消費者關注生態和保護環境的心理.擴大企業國際市場份額。 綠色貿易壁壘既是發達國家限制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的非關稅壁壘,也是促進人類健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運行機制。為了加深企業對“綠色貿易壁壘兩重性”的認識,政府應從法律和政策等多個方面提供支持和引導,主要切入點包括:加強宏觀調控:盡快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執法力度:發展政策的制定與環境建設的要求相結合:建立綠色壁壘的預警機制,健全綠色壁壘技術指標體系:運用WTO機制積極應對綠色壁壘等。
(七)保障體系完善策略
為了保障我國人造板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提升,政府應及時調整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力爭與市場變化同步,從而實現人造板企業的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趨于合理,從宏觀上引導企業隨著市場的發展而發展。一是通過對人造板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積極推行公司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經營模式,推進人造板工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建立林業產業化發展基金,鼓勵和支持人造板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和名優產品生產:通過貸款貼息,支持企業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和進行原料林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和帶動效應。二是加快采用國際標準步伐,完善人造板標準體系。我國人造板國家標準與歐洲標準或國際通行標準,如英國標準、美國標準、德國標準、日本標準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采用國際標準是我國企業參加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也是打破國外貿易技術壁壘的有效手段。三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直接參與國內外自由貿易.很多問題單個企業是無法解決的,因此要依靠行業協會。我國林業產業類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協調職能.加強對本行業國內外市場商業信息和技術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反映行業愿望.把全球和國內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及時通報給本行業的全部企業.組織有關企業及時參與國內外重要展會等活動.協助中國人造板企業建立自己的品牌,推動和引導中國人造板企業積極走向世界。
總之,提升我國人造板產業國際競爭力,一是要鞏固現有優勢:通過產業協作、產業集聚和集團化戰略鞏固成本價格優勢:要通過貿易方式多元化、出口市場選擇戰略鞏固需求優勢:要通過以纖維板為人造板產業發展的新重心,以膠合板為人造板產業發展的支撐點,以刨花板為人造板產業發展的新切入點的產業選擇戰略突出核心競爭優勢;二是要扭轉現有劣勢:通過對原料供應戰略、企業升級戰略、綠色戰略和產業政策體系的調整達到改善或扭轉產業競爭劣勢的目的。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