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會議報告》中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為家具制造業指明了方向。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家具行業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行業發展由高速轉變為中高速、發展動力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家具行業結構也不斷優化升級。家具行業在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要不斷認識新常態,順應新常態。
我國家具行業進入中高速增長調整期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二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家具生產大國、出口大國和消費大國。受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中國家具行業逐步由高速發展向中高速發展轉變。行業增長速度由2011年及以前的25%—31%降到近兩年15%之內。2014年全年,家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4942家,累計產量77785.69萬件,同比增長3.1%;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187.35億元,同比增長10.86%;累計利潤總額441.85億元,同比增長12.5%;累計出口534.16億美元,同比增長0.61%;累計進口28.07億美元,同比增長9.25%。分析這些數據可知,利潤增幅大于主營業務收入增幅,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大于產量增幅。
中國家具業已經到了一個調整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新情況下,一部分企業將被市場淘汰,一部分企業面臨轉型升級,這就需要政府和協會給予支持、扶助。中國家具行業有巨大的內銷市場和需求強勁的國際市場,然而要保持中國家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在家具制造管理,研發新材料,采用新設備、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業務培訓等方面做工作。2014年,中國家具出口值持平,如從出口件數計算,則是負增長。由此可見,中國家具進入一個新常態,即我們逐漸走出低成本擴張,低價格競銷的傳統觀老路,轉而走向不斷創新,采用先進設備,用技術降低成本,保證質量的發展新路。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家具行業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行業發展由高速轉變為中高速、發展動力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家具行業結構也不斷優化升級。家具行業在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要不斷認識新常態,順應新常態。
我國家具產業集群建設情況
自2003年3月起,中國家具協會在中山大涌建立第一個中國紅木家具生產專業鎮以來,已經成立了37個包括紅木家具生產基地、金屬家具生產基地、實木家具生產基地、出口家具生產基地、家具流通市場、新型家具產業園等不同類型的產業集群區,分布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遼寧、云南、江西、湖北、河南、四川、福建12個省。十二年來,產業集群基地為中國家具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隨著中國家具行業不斷發展,由高速發展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時期,各類型的產業集群區,都面臨繼續發展的瓶頸。主要表現在:環境保護要求加強,對企業產生壓力;勞動成本上升,勞動力供應減少;市場建設速度加快,單位面積銷售額下降;同質化產品銷售價格競爭厲害;有些新建園區產業鏈不健全等等。
新常態下家具產業集群工作重點
1、加快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集群健康發展
中國家具行業的很多重點產區都是在2003年以后形成發展起來的,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產品暢銷,企業擴張,產能提升方式優化,有相當的合理性。但是,現在看來,這些產區的企業建設,無論在生產組織、生產工藝、產品結構、產品品質等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新常態下的發展形勢。2014年,中國家具協會將中國紅木家具生產專業鎮——廣東大涌、中國椅業之鄉——浙江安吉確定為轉型升級試點鎮,將其作為中國家具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重點和突破口。
2、加強新興產業園建設
在全國各地建立開發區過程中,許多家具產業園區建成。這些家具新興產業園區是家具行業在工業化進程中出現的新事物,與傳統產區相比有很大優勢。企業集中,廠房及設備都比較先進,工業化自動化程度較高。增加了中國家具產業發展模式創新和行業實力。但是,由于建立時間短,人為因素多,缺少自然集聚的優勢等因素,產業鏈和配套供應不夠完善,需要培育配套企業入園,培養相關管理和技術人才。建設產品定位準確、配套更為合理的產區,避免出現低水平重復建設。未來中國家具工業的生產、銷售主體,會逐步過渡到相對集中的工業園區,這是一個發展趨勢。
3、利用展覽會平臺促進產業集群之間的合作
家具展覽會是企業開拓渠道、提升知名度、增加交流與訂貨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家具展覽會聚集來自世界各國的參展商相互交流學習,同時,對于產業集群的各企業來說,是品牌展示的機會,也能借此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及其國內、國際知名度。
網友留言評論